2016.04.20 相互肯認的挑戰研討會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相互肯認的挑戰研討會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霍奈特(A. Honneth)、利科(P. Ricoeur) 、泰勒(C. Taylor)


    甚麼是「肯認」(承認)?面對人我之間的誤解、偏見、蔑視、衝突,相互肯認是否可能?相互肯認如果預設了一種交互主體性,這種交互性主體的過程是依據「我」出發,還是由他者發動?相互肯認為何是一種必要?是一種共同生活秩序上的必須,還是背後隱含一種道德規範,因而引導出相互肯認是作為一種實然狀態,抑或是一種規範性的應然?這會是甚麼樣的規範性? 

   
對於肯認或承認的問題,本次研討會將從從林遠澤論霍奈特(A. Honneth)、沈清楷論利科(P. Ricoeur) 、許家豪論泰勒(C. Taylor)等三個不同面向的思考,共同形成一個知識、倫理、社會、政治中相互肯認作為一個問題意識的輪廓。
霍耐特則從黑格爾的倫理性概念中,發展出一種強調介於個人與個人之間,為自我實現而合作的「社會自由」,以嘗試透過相互承認的民主倫理性,建構一種以社會分析為基礎的正義理論。利科則從知識論與倫理學的角度出發,並強調「肯認被肯認」的內在動力,推動著從不平等到平等的相互肯認。利科除了試圖與霍奈特對話,重新思考黑格爾「為承認而鬥爭」的意涵。「鬥爭」是肯認的必要手段?是否有其他的方式,能達到相互肯認?而泰勒認為,肯認不會只是停留在道德層次,肯認的問題與承認政治相關,但是群體權利與個體權利之衝突如何解決?承認並尊重多元文化的社會如何維繫政治社會必要的共識?特別是最後兩個問題,一直是當代多元文化主義理論中爭論不休的議題。

   
除了學術面向,我們亦可以反思台灣,當下的社會問題(社會弱勢處境、無差別殺人的現象、政府是否可以疑似有人是精神病患(或變瘦)就便隨意抓人)背後都涉及到一種人與人對待關係的思考;或是更進一步地思考「台灣不被國際承認」的處境,如何進一步回應要求被承認的問題?雖然在此次學術研討會無法觸及,但我們可以從「相互肯認的挑戰」問題的思考中,得出一種可能與實踐。
本次活動除了由三位講者各自發表,交叉評論外,將由主持人與主講者:曾慶豹、張存華、邱建碩、林遠澤、許家豪、沈清楷,進行綜合討論。

(自由參加,無須報名)


20160420

【時間】:2016.04.20()下午13:30-18:10

【地點】:輔仁大學(中正路510)文開樓LE3A會議室

【地圖】:http://goo.gl/n9nYsF (位於地圖標號「20)

【議程】:

相互肯認的挑戰 霍奈特(Honneth)、利科(Ricoeur)、泰勒(Taylor)
2016.04.20()下午13:30-18:10
輔仁大學(新北市新莊區中正路510) 文開樓LE3A會議室
13:30 【致詞】尤煌傑 輔大哲學系系主任
時間 主持 題目 主講 評論
13:40-14:40 曾慶豹 蔑視、物化與承認的鬥爭-論霍耐特的社會自由理念 林遠澤 沈清楷
14:40-15:40 張存華 從認識到倫理─利科的肯認問題 沈清楷 許家豪
15:40-16:10 Coffee Break
16:10-17:10 邱建碩 承認的政治與政治上的承認 許家豪 林遠澤
17:10-18:10

【綜合討論】

曾慶豹、張存華、邱建碩、林遠澤、許家豪、沈清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