兼任教授

劉貴傑 教授
電子信箱:Email住址會使用灌水程式保護機制。你需要啟動Javascript才能觀看它

學歷:

中國文化大學國家博士(哲學)

現職:

教授

經歷:

國立新竹教育大學環境與文化資源學系 教授
臺灣省立新竹師範學院初等教育學系  教授、主任
國立臺灣大學哲學系所        兼任教授
輔仁大學哲學系           兼任教授
中國文化大學哲學系         副教授

學術專長:

研究興趣主要在印度佛學、魏晉哲學以及中國佛學,目前正在探研禪宗五家禪法的華嚴意涵。

開設課程:

佛學概論 (課程詳細資訊請見課程大綱查詢系統。)

著作:

民國71年9月,《西洋哲學觀念的發展》(譯),新文豐出版公司,254頁。
民國71年8月,《支道林思想之研究-魏晉時代玄學與佛學之交融》,臺灣商務印書館,86頁。
民國73年5月,《竺道生思想之研究-南北朝時代中國佛學思想之形成》,臺灣商務印書館,130頁。
民國74年8月,《僧肇思想研究-魏晉玄學與佛教思想之交涉》,文史哲出版社,193頁。
民國78年7月,《教育哲學導論》(譯),師大書苑,108頁。
民國79年9月,《哲學人類學》(譯),巨流圖書公司,495頁。
民國81年10月,《東晉道安思想研究-魏晉時代中國佛教思想之形成》,文津出版社,146頁。
民國83年3月,《教育的邏輯》(譯),五南圖書公司,190頁。
民國85年7月,《中國哲學史》,圓光出版社,368頁。
民國85年7月,《魏晉哲學》,五南圖書公司,345頁。
民國85年11月,《廬山慧遠思想析論-初期中國佛教思想之轉折》,圓明出版社,290頁。
民國88年8月,《佛學與人生》,五南圖書公司,428頁。
民國91年5月,《華嚴宗入門》,東大圖書公司,200頁。
民國94年5月,《天台學概論》,文津出版社,269頁。
民國95年7月,《佛教哲學》,五南圖書公司,453頁。
民國96年8月,《佛學概論》,國立空中大學,382頁。
民國100年8月,《哲學概論》(合譯),巨流圖書公司,283頁。
民國100年8月,《佛學與人生》,國立空中大學,398頁。
民國102年9月,《禪宗哲學》,臺灣商務印書館,245頁

論文:

學術期刊論文

  • 民國69年3月,〈支遁法師之生平及其思想淵源〉,中國佛教第24卷第6期,頁25-27。
  • 民國69年6月,〈玄學思想與般若思想之交融〉,國立編譯館館刊第9卷第1期,頁109-116。
  • 民國69年10月,〈支道林思想之研究〉,華岡佛學學報第4期,頁245-273。
  • 民國70年12月,〈竺道生思想之理論基礎〉,華岡佛學學報第5期,頁357-375。
  • 民國71年2月,〈道生大師之實相觀〉,中國佛教第26卷第5期,頁24-27。
  • 民國71年12月,〈竺道生思想概述〉,華學月刊第132期,頁1-5。
  • 民國72年6月,〈竺道生思想之背景及其理論淵源〉,國立編譯館館刊第12卷第1期,頁65-85。
  • 民國72年7月,〈竺道生思想之理論特色及其價值意義〉,華岡佛學學報第6期,頁377-415。
  • 民國73年9月,〈清談與佛教—以論辯之風為中心,探討清談與佛教之契接〉,華岡佛學學報第7期,頁287-299。
  • 民國73年12月,〈僧肇思想之形上基礎─以物不遷論為中心〉,大夏學報第2期,頁133-141。
  • 民國74年4月,〈實現潛能的新途徑〉(譯)。國教世紀第23卷5期,頁32–35。
  • 民國74年6月,〈僧肇思想之特色〉,獅子吼月刊第24卷第6期,頁24-31。
  • 民國74年10月,〈僧肇思想之基礎〉,華岡佛學學報第8期,頁311-358。
  • 民國74年12月,〈僧肇思想之價值〉,國立編譯館館刊第14卷第2期,頁81-96。
  • 民國76年3月,〈僧肇思想之背景及其淵源〉,中華佛學學報第1期,頁81-102。
  • 民國76年12月,〈存在主義的教育觀〉,新竹師院學報第1期,頁69-81。
  • 民國76年12月,〈現象學的教育觀〉,國教世紀第23卷第3期,頁41-45。
  • 民國77年1月,〈教育哲學探微〉(譯),中國文化月刊第99期,頁95–105。
  • 民國77年8月,〈教育哲學的展望〉(譯),國教世紀第24卷1期,頁21–23。
  • 民國77年10月,〈契嵩思想研究─佛教思想與儒家學說之交涉〉,中華佛學學報第2期,頁213-240。
  • 民國77年12月,〈教學與教育〉(譯),國教世紀第24卷3期,頁8–16。
  • 民國77年12月,〈分析哲學與教育〉,新竹師院學報第2期,頁109-136。
  • 民國78年6月,〈知識與課程〉(譯),國教世紀第24卷6期,頁22–31。
  • 民國79年4月,〈僧叡思想研究〉,中華佛學學報第3期,頁237-260。
  • 民國80年4月,〈從智圓思想看佛法與儒學之交涉〉,印順導師八秩晉六壽慶文集,頁237-254。
  • 民國80年7月,〈東晉道安思想析論〉,中華佛學學報第4期,頁235-285。
  • 民國80年10月,〈東晉高僧道安之思想背景〉,獅子吼月刊第30卷第11期,頁3-8。
  • 民國81年6月,〈鳩摩羅什思想研究〉,國立編譯館館刊第21卷第1期,頁13-40。
  • 民國83年4月,〈《肇論》導讀〉,哲學與文化月刊第24卷第4期,頁375-378。 
  • 民國84年12月,〈廬山慧遠思想析論〉,國立編譯館館刊第24卷第2期,頁141-167。 
  • 民國86年5月,〈試論中西現代生命哲學〉,華梵學報第4卷第1期,頁33-44。 
  • 民國86年6月,〈從《易經》看中國上古社會生活〉,國教世紀第176期,頁15-18 。
  • 民國86年10月,〈《華嚴經》導讀〉,哲學與文化月刊第24卷第10期,頁990-993。 
  • 民國87年6月,〈邏輯實證論及其教育蘊意〉,新竹師範學院社會科教育學報第一期,頁17-42。 
  • 民國88年4月,〈中西教育價值論─一個歷史的考察〉,國教世紀第185期,頁17-22。
  • 民國88年6月,〈中國傳統哲學有關「人」的義蘊〉,新竹師範學院社會科教育學報第二期,頁25-53。   
  • 民國89年5月,〈魏晉佛學思想之開展〉,中華佛學學報第十三期,頁117-129 。
  • 民國89年6月,〈宋儒朱子的人格教育〉,新竹師範學院社會科教育學報第三期,頁13-24。 
  • 民國90年2月,〈宋儒張載的人格教育〉,國教世紀第194期,頁13-18。 
  • 民國90年3月,〈中國傳統佛學有關「人」的義蘊〉,應用心理研究第9期,頁137-156。
  • 民國90年6月,〈二程的人格教育思想〉,新竹師範學院社會科教育學報第四期,頁15-33  。
  • 民國90年12月,〈王陽明的人格教育思想〉,空中大學共同科學報第三期,頁51-72 。
  • 民國91年6月,〈中國教育倫理思想之開展〉,新竹師範學院社會科教育學報第五期,頁23-45。
  • 民國92年2月,〈周敦頤的人格教育思想〉 ,國教世紀第204期,頁5-12。
  • 民國92年7月,〈天台宗的觀心論〉, 哲學與文化月刊第30卷第7期,頁17-32。
  • 民國92年7月,〈陸象山的人格教育思想〉 ,新竹師院社會教育學報第六期,頁111-132。
  • 民國92年7月,〈從佛學與儒學的交涉看中華傳統文化的重建─以孝道為考察點〉,輔仁大學哲學論集第36期,頁133-168。
  • 民國93年7月,〈呂袓謙的人格教育思想〉,新竹師院社會教育學報第七期,頁1-19 。
  • 民國93年7月,〈《哲學概論》(一)〉Nicolai Hartmann著,根瑟‧馬庫斯、劉貴傑合譯,新竹師院社會教育學報第七期,頁159-180。
  • 民國94年2月,〈社會變遷中的應用倫理〉, 國教世紀第214期,頁5-12。
  • 民國94年8月,〈詮釋學及其教育意涵〉,新竹教育大學區域人文社會學報第八期,頁1-27。
  • 民國94年8月,〈《哲學概論》(二)〉 Nicolai Hartmann 著,根瑟‧馬庫斯、劉貴傑合譯,新竹教育大學區域人文社會學報第八期,頁203 - 221。
  • 民國96年7月,〈清初華嚴念佛思想試析─以續法與彭紹升為例〉,中華佛學學報第20期,頁227-250。
  • 民國96年12月,〈有關南朝的佛學〉,空大學訊第390期,頁41-47。
  • 民國96年12月,〈從達摩到弘忍的禪學思想〉,空大學訊第390期,頁48-56。
  • 民國97年1月,〈關於神秀的禪學思想〉,空大學訊第391期,頁25-32。
  • 民國97年11月,〈宋元時代曹洞禪法的華嚴意涵〉,哲學與文化月刊,第35卷11期,頁3-20。(AHCI)
  • 民國99年6月,〈明末清初曹洞禪法的華嚴意涵─以圓澄、慧經、元來、元賢、道霈為例〉,新世紀宗教研究, 第八卷四期,頁1-28。(AHCI)
  • 民國99年12月,〈華嚴哲學的唯心性質〉,哲學與文化月刊,第37卷第12 期,頁1-16。(AHCI)
  • 民國100年12月,〈天台哲學的一心說〉,哲學與文化月刊,第38卷第12 期,頁15-33。(AHCI)
  • 民國102年2月,〈善導大師的生平著述及其影響〉,慈雲雜誌,第41卷第8期,頁28–33。
  • 民國102年2月,〈善導大師的念佛思想〉,慈雲雜誌,第41卷第9期,頁30–36。
  • 民國102年12月,〈宋元時代臨濟宗楊岐派禪法的華嚴意涵〉,華嚴學報第六期,頁77–115。
  • 民國103年12月,〈雲門宗禪法的華嚴意涵〉,圓光佛學學報第二十四期,頁95–127。
  • 民國104年6月,〈臨濟宗楊岐派松源系禪法的華嚴意涵〉,圓光佛學學報第二十五期,頁57–89。

會議論文

  • 民國81年7月16日,〈初期中國佛教教育思想之特質〉,國際佛教教育研討會,華梵佛學研究所。
  • 民國83年7月16-19日,〈宋儒胡瑗的教育思想〉,佛教教育研討會,華梵佛學研究所。
  • 民國85年7月20-23日,〈試論朱子人格教育〉,佛教教育研討會,華梵佛學研究所。 
  • 民國86年1月9日,〈試論中國傳統哲學所蘊含之人文思想〉,新竹師院社教系學術研討會,新竹師範學院社教系。 
  • 民國90年6月14日,〈胡塞爾的現象學及其在社會科學的發展〉,新竹師院社教系學術研討會,新竹師範學院社教系。 
  • 民國91年8月22-23,〈中國大乘佛學的本體論及其修行途徑〉,民族、宗教、哲學與世界和平學術研討會,中華民國世界和平教授學會。
  • 民國95年7月12-13日,〈清初華嚴念佛思想〉,第四屆哲學研討會。
  • 民國102年7月13–14日,〈宋元時代臨濟宗楊岐派禪法的華嚴意涵〉,2013年臺灣第四屆華研國際學術研討會,中華民國佛教華嚴學會、國立政治大學宗教研究所。

任教科目:佛學概論